2025/8/12英仙座流星雨
每年一度的盛事,英仙座流星雨將在8月12日達到極大期!
流星雨的來源大多與彗星有關,當彗星繞行太陽時,受到太陽的加熱,彗星中的揮發性物質,以及塵埃、石塊等碎屑就會噴發出來,在彗星後方形成彗尾,這些彗星的殘留物會持續的在彗星的軌道上運行,而若彗星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恰好有交會,大量的流星體掉入地球大氣層,也就形成了流星雨。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109P/斯威夫特-塔特爾(Swift-Tuttle)彗星,它每133年繞行太陽一周,上次回歸是在1992年,下次接近太陽要等到2126年了。
觀察流星雨時,除了日期要選對之外,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流星的數量,也就是ZHR,舉例來說英仙座流星雨的ZHR約為100,代表在完美的觀測條件下每個小時大約可見100顆流星,但這個「完美條件」指的是沒有光害、肉眼可見6.5等星、輻射點位於天頂、視野無遮蔽的情況,大多是無法達成的,舉例來說今年會遇到農曆十九的天然大光害(月亮),而且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自晚間21時從地平升起,直到隔日天亮前仰角也只會達到約50度,因此實際可見流星數量將大打折扣。
話雖如此,但幸運的話還是有機會看到少數較亮的流星劃過夜空,天文館也將在8月12日當日晚間辦理觀測活動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參加!
圖一:2023/8/13在花蓮所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
圖二:模擬2025/8/12晚間23時的英仙座流星雨